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邱醫師 Email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嚴醫師 Email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葉醫師 Email
|
|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 電話 : 23418299
|
|
|
[辨證論治]
辨證中主要依據煩悶不安主症及同時出現的兼症、舌脈進行綜合分析判斷。治療大法是清熱以除煩。審因論治,則陰虛者宜養陰清熱,痰熱者宜滌痰清熱,肝熱者宜疏肝清熱。凡助火生火、傷陰耗液之品皆當忌用。妊娠心煩雖屬有熱,但不宜苦寒直折其火,應酌情選用清熱除煩、寧心安神之品。
陰虛火旺型
主要證候:妊娠心中煩悶,坐臥不寧,午後潮熱,手足心熱,口乾咽燥,渴不多飲,小溲短黃,舌紅,苔少或苔薄黃而干,脈細數而滑。
證候分析:素體陰虛,因孕重虛,陰虛火旺,熱擾心神,故心煩不安,坐臥不寧;陰虛內熱,故午後潮熱,手足心熱;陰虧而津傷,故口乾咽燥,小溲短黃;裡無實熱,故渴不多飲。舌紅,苔少或薄黃而干,脈細數而滑,為陰虛內熱之征。
治療法則:養陰清熱除煩。
方藥舉例:人參麥冬散(《婦人秘科》)。
人參、麥冬、茯苓、黃芩、知母、生地、炙甘草、竹茹
方中人參益氣生津;麥冬養陰生津,清熱除煩;生地滋腎益陰以濟心火;知母瀉腎火,而降心火,解熱除煩;黃芩、竹茹清熱除煩;茯苓、甘草安神調中。全方共奏養陰清熱,寧心除煩之效。
若心驚膽怯者,酌加龍齒、石決明以安神定志;肝陽偏亢,症見頭暈脹痛者,酌加鉤藤、玄參、葛根以平肝熄風。
痰火內蘊型
主要證候:妊娠煩悶不安,甚則心悸膽怯,頭暈目眩,胸脘滿悶,噁心嘔吐痰涎,苔黃而膩,脈滑數。
證候分析:素有痰飲停滯胸中,積久化熱,痰火上擾心胸,心神不寧,故心中煩悶不安,甚或心悸膽怯;痰火上擾清竅,故頭暈目眩;痰濕內蘊,升清降濁之機失職,故胸脘滿悶,噁心嘔吐痰涎。苔黃而膩,脈滑數,為痰火內蘊之征。
治療法則:清熱滌痰除煩。
方藥舉例:竹瀝湯(《千金要方》)。
竹瀝、麥冬、黃芩、茯苓、防風
方中竹瀝清熱滌痰以除煩;麥冬養陰潤肺,清熱除煩;茯苓健脾寧心;黃芩瀉火除煩;佐防風祛風勝濕。全方有清熱滌痰除煩之效。
痰黃稠者,去防風,酌加浙貝母、前胡、瓜蔞清熱化痰;嘔惡甚者,酌加半夏、枇杷葉、藿香和胃降逆止嘔。
肝經鬱火型
主要證候:妊娠煩悶不安,或煩躁易怒,頭暈目眩,口苦咽干,兩脅脹痛,常欲太息,舌紅,苔薄黃,脈弦數而滑。
證候分析:肝郁化熱,熱擾心神,故心煩不安;怒為肝之志,肝熱則煩躁易怒;肝熱上犯空竅,故見頭暈目眩;肝膽互為表裡,肝火內積使膽熱液洩,故口苦咽干;肝脈布脅貫膈,肝郁經脈不利,氣機阻滯,故兩脅脹痛,精神抑鬱;氣鬱失於暢達,故常欲太息以自疏。舌紅,苔薄黃,脈弦數而滑,為肝經鬱火之征。
治療法則:舒肝清熱除煩。
方藥舉例:[url=https://www.chinesemedicine.com.hk/premierherbal/premierherbal_multiple.htm]丹梔逍遙散[/url]去當歸,加黃芩、竹茹。
若頭暈目眩甚者,酌加鉤藤、菊花、夏枯草清熱平肝;胸脅脹痛者,酌加川楝子、郁金疏肝解郁,理氣止痛。
[ 本帖最後由 資料搜集員乙 於 2009-4-30 12:39 編輯 ] 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