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
邱醫師 Email

 
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
嚴醫師 Email

 

 
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
葉醫師 Email

 
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
電話 : 23418299

妊娠腫脹 - 中醫分型

[辨證論治]

辨證首先要注意腫脹的特點和程度。一般水盛腫脹者,皮薄光亮,壓痕明顯;濕郁腫脹者,皮膚粗厚,壓痕不顯。同時根據兼症及舌脈等分辨脾虛、腎虛、氣滯三種證型,以指導治療。

治療大法以利水化濕為主。脾虛者健脾利水,腎虛者溫腎利水,氣滯者理氣化濕。按照「治病與安胎並舉」的原則,隨證加入養血安胎之品,慎用溫燥、寒涼、滑利之藥,以免傷胎。若水腫明顯,需適當休息,必要時需要住院治療,並進低鹽飲食。


脾虛型
主要證候:妊娠數月,面浮肢腫,甚則遍身俱腫,皮薄光亮,按之凹陷,脘腹脹滿,氣短懶言,口中淡膩,食慾不振,小便短少,大便溏薄,舌體胖嫩,邊有齒痕,苔薄白或薄膩,脈緩滑無力。
證候分析:脾主肌肉、四肢,脾虛不運,水濕停聚,泛溢肌膚四肢,故面浮肢腫,甚則遍身俱腫,水溢皮下,故皮薄光亮,按之凹陷;脾虛中陽不振,故脘腹脹滿,氣短懶言;脾虛不運,水濕內停,故口中淡膩,食慾不振;水濕流走腸間,故大便溏薄;脾虛肺氣不足,水道不利,則小便短少。舌淡胖嫩,邊有齒痕,苔薄白或者薄膩,脈緩滑無力,為脾虛濕盛之征。
治療法則:健脾除濕,行水消腫。
方藥舉例:白朮散(《全生指迷方》)。

白朮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生薑皮、橘皮

方中白朮、茯苓健脾除濕行水;生薑皮溫中理氣化飲;大腹皮下氣寬中行水;橘皮理氣和中。全方有健脾除濕,行水消腫之效。

若腫勢明顯,小便短少者,酌加豬苓、澤瀉、防己以利水消腫;腫甚以致胸悶而喘者,酌加葶藶子、杏仁、厚朴以寬中行氣,降逆平喘;食少便溏者,酌加山藥、薏苡仁、扁豆、芡實以實脾利濕;脾虛氣弱,見氣短懶言,神疲乏力者,酌加參、芪以補脾益氣。


腎虛型
主要證候:妊娠數月,面浮肢腫,下肢尤甚,按之沒指,頭暈耳鳴,腰酸無力,下肢逆冷,心悸氣短,小便不利,面色晦黯,舌淡,苔白滑,脈沉遲。
證候分析:腎氣不足,氣化失常,水濕內停,泛溢於肌膚,故面浮肢腫,按之沒指;濕性就下,故下肢腫甚;腎虛髓海不足,外府失榮,故頭暈耳鳴,腰酸無力;腎陽不足,水道莫制,不能氣化使出,則小便不利;水氣上凌心肺,則心悸氣短;命火虛衰,不能溫煦下元,故下肢逆冷。其面色晦黯,舌淡,苔白滑,脈沉遲,為腎陽不足之征。
治療法則:補腎溫陽,化氣行水。
方藥舉例:[url=https://www.chinesemedicine.com.hk/purapharm/chinesemedicine-4-5.html]五苓散[/url](《傷寒論》)加山藥、菟絲子。

桂枝、白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澤瀉

方中豬苓、茯苓、澤瀉利水滲濕;白朮健脾運化水濕;桂枝溫陽化氣以助膀胱氣化,使水濕自小便排出;山藥、菟絲子補益腎氣,以固沖安胎。全方共奏溫陽化氣,行水消腫之效。

若腰痛甚者,酌加杜仲、續斷、桑寄生固腎強腰安胎。


氣滯型
主要證候:妊娠數月,肢體腫脹,始腫兩足,漸及於腿,皮色不變,壓痕不顯,頭暈脹痛,胸脅脹滿,飲食減少,苔薄膩·,脈弦滑。
證候分析:證因氣機郁滯,升降失司,清陽不升,濁陰下滯,故始腫兩足;漸及於腿,此因氣滯而濕氣內停,故皮色不變,壓痕不顯;清陽不升,濁陰上擾,故頭暈脹痛;氣滯不宣,橫侮中土,故胸脅脹滿,飲食減少。苔薄膩,脈弦滑,為妊娠氣滯之征。
治療法則:理氣行滯,化濕消腫。
方藥舉例:天仙藤散(《婦人大全良方》)。

天仙藤、香附、陳皮、甘草、烏藥、生薑、木瓜、紫蘇葉

方中天仙藤、香附理氣行滯;陳皮、生薑溫中行氣;蘇葉宣上焦之滯氣;烏藥開下焦之郁滯;木瓜行氣除濕,舒筋活絡;甘草調和諸藥。全方共奏理氣行滯,化濕消腫之功效。

若兼脾虛濕阻者,症見頭暈頭重,胸悶腹脹,納少嘔惡,便溏尿少,苔白膩,脈弦滑,治宜解郁行氣,健脾利水,方用茯苓導水湯去檳榔。

[ 本帖最後由 資料搜集員乙 於 2009-4-30 12:46 編輯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