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
邱醫師 Email

 
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
嚴醫師 Email

 

 
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
葉醫師 Email

 
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
電話 : 23418299

腎膀胱病證 - 癃闭 - 中醫分型

分證論治

膀胱濕熱
症狀:小便點滴不通,或量少而短赤灼熱,小腹脹滿,口苦口粘,或口渴不欲飲,或大便不暢,苔根黃膩,舌質紅,脈數。
治法:清熱利濕,通利小便。
方藥:八正散

方中木通、車前子、篇蓄、瞿麥通閉利小便,山梔清化三焦之濕熱,滑石、甘草清利下焦之濕熱,大黃通便瀉火,清熱解毒。若舌苔厚膩者,可加蒼朮、黃柏,以加強其清化濕熱的作用;若兼心煩,口舌生瘡糜爛者,可合導赤散,以清心火,利濕熱;若濕熱久戀下焦,又可導致腎陰灼傷而出現口乾咽燥,潮熱盜汗,手足心熱,舌光紅,可改用滋腎通關丸加生地、車前子、川牛膝等,以滋腎陰,清濕熱而助氣化;若因濕熱蘊結日久,三焦氣化不利,症現小便量極少或無尿,面色晦滯,舌質暗紅有瘀點、瘀斑,胸悶煩躁,小腹脹滿,噁心泛嘔,口中尿臭,甚則神昏等,系尿毒人血,上攻於心腦,治宜降濁和胃,清熱化濕,通閉開竅,佐以活血化瘀,方用黃連溫膽湯加大黃、丹參、生蒲黃、澤蘭、白茅根、木通,以及清開靈注射液等。


肺熱壅盛
症狀:全日總尿量極少或點滴不通,咽干,煩渴欲飲,呼吸急促或咳嗽,苔薄黃,脈數。
治法:清肺熱,利水道。
方藥:清肺飲。

本方出自《證治匯補》,適用於熱在上焦肺經氣分而導致的渴而小便閉澀不利。肺為水之上源,方中以黃芩、桑白皮清洩肺熱,源清而流自潔;麥冬滋養肺陰,上源有水水自流;車前子、木通、山梔、茯苓清熱而利小便。可加金銀花、連翹、虎杖、魚腥草等以增清肺解毒之力。若症見心煩,舌尖紅,口舌生瘡等,乃為心火旺盛之徵象,可加黃連、竹葉等以清瀉心火;若大便不通,可加杏仁、大黃以宣肺通便,通腑洩熱;若口渴引飲,神疲氣短,為氣陰兩傷之象,可合大劑生脈散,以益氣養陰;若兼表證而見頭痛,鼻塞,脈浮者,可加薄荷、桔梗以解表宣肺。


肝郁氣滯
症狀:小便不通,或通而不爽,脅腹脹滿,情志抑鬱,或多煩易怒,舌紅,苔薄黃,脈弦。
治法:疏利氣機,通利小便。,
方藥:沉香散。

方用沉香、橘皮疏達肝氣,當歸、王不留行行氣活血,石韋、冬葵子、滑石通利水道,白芍、甘草柔肝緩急。若肝郁氣滯症狀重,可合六磨湯加減,以增強其疏肝理氣的作用;若氣鬱化火,而見舌紅,苔薄黃者,可加丹皮、山梔等以清肝瀉火。


尿道阻塞
症狀:小便點滴而下,或尿細如線,甚則阻塞不通,小腹脹滿疼痛,舌質紫暗或有瘀點,脈細澀。
治法:行瘀散結,通利水道。
方藥:代抵當丸。

方中歸尾、穿山甲、桃仁、大黃、芒硝通瘀散結,生地涼血滋陰,肉桂助膀胱氣化以通尿閉,用量宜小,以免助熱傷陰。若瘀血現象較重,可加紅花、川牛膝、三棱、莪術以增強其活血化瘀的作用;若病久血虛,面色不華,治宜養血行瘀,可加黃芪、丹參、赤芍;若一時性小便不通�脹閉難忍,可加麝香0.09-0.15g置膠囊內吞服,以急通小便,此藥芳香走竄,能通行十二經,傳遍三焦,藥力較猛,切不可多用,以免傷人正氣,孕婦忌服;若由於尿路結石而致尿道阻塞,小便不通,可加用金錢草、雞內金、冬葵子、篇蓄、瞿麥以通淋利尿排石,或參考「淋證」一節治療。


脾氣不升
症狀:時欲小便而不得出,或量少而不爽利,氣短,語聲低微,小腹墜脹,精神疲乏,食慾不振,舌質淡,脈弱。
治法:益氣健脾,升清降濁,化氣利尿。
方藥:補中益氣湯合春澤湯。

方中人參、黃芪益氣;白朮健脾運濕;桂枝通陽,以助膀胱之氣化;升麻、柴胡升清氣而降濁陰;豬苓、澤瀉、茯苓利尿滲濕,諸藥配合,共奏益氣健脾,升清降濁,化氣利尿之功。

若氣虛及陰,脾陰不足,清氣不升,氣陰兩虛,症見舌質紅,可改用補陰益氣煎;若脾虛及腎,而見腎虛證候者,可加用濟生腎氣丸,以溫補脾腎,化氣利尿。小便澀滯者,可合滋腎通關丸。


腎陽衰憊
症狀: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,排出無力,面色觥白,神氣怯弱,畏寒怕冷,腰膝冷而痠軟無力,舌淡,苔薄白,脈沉細而弱。
治法:溫補腎陽,化氣利尿。
方藥:濟生腎氣丸

方中肉桂、附子補下焦之陽,以鼓動腎氣;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;牛膝、車前子補腎利水,故本方可溫補腎陽,化氣行水,使小便得以通利。若兼有脾虛證候者,可合補中益氣湯或春澤湯,以補中益氣,化氣行水;若老人精血俱虧,病及督脈,而見形神萎頓,腰脊痠痛,治宜香茸丸,以補養精血、助陽通竅;若因腎陽衰憊,命火式微,致三焦氣化無權,濁陰不化,症見小便量少,甚至無尿,頭暈頭痛,噁心嘔吐,煩躁,神昏者,治宜千金溫脾湯合吳茱萸湯溫補脾腎,和胃降逆。

對於尿瀦留的癃閉患者,除內服藥物治療外,尚可用外治法治療:

1.取嚏或探吐法打噴嚏或嘔吐,前者能開肺氣,後者能舉中氣而通下焦之氣,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通利小便方法。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簽,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;也有的用皂角粉末0.3-0.6g,鼻吸取嚏。

2.外敷法可用蔥白500g,搗碎,人麝香少許拌勻,分2包,先置臍上1包,熱熨約15分鐘,再換1包,以冰水熨15分鐘,交替使用,以通為度。

3.導尿法若經過服藥、外敷等法治療無效,而小腹脹滿特甚,叩觸小腹部膀胱區呈濁音,當用導尿法以緩其急。

[ 本帖最後由 資料搜集員乙 於 2009-5-3 23:24 編輯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