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
邱醫師 Email

 
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
嚴醫師 Email

 

 
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
葉醫師 Email

 
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
電話 : 23418299

脾胃腸病證 - 痞滿 - 中醫分型

分證論治

實痞

邪熱內陷
症狀:胃脘痞滿,灼熱急迫,按之滿甚,心中煩熱,咽干口燥,渴喜飲冷,身熱汗出,大便於結,小便短赤,舌紅苔黃,脈滑數。
治法:瀉熱消痞,理氣開結。
方藥:大黃黃連瀉心湯。

方中大黃瀉熱消痞開結,黃連清瀉胃火,使邪熱得除,痞氣自消。可酌加銀花、蒲公英以助瀉熱,加枳實、厚朴、木香等以助行氣消痞之力。若便秘心煩者,可加全瓜蔞、梔子以寬中開結,清心除煩;口渴欲飲者,可加花粉、連翹以清熱生津。


飲食停滯
症狀:胃脘痞滿,按之尤甚,噯腐吞酸,噁心嘔吐,厭食,大便不調,苔厚膩,脈弦滑。
治法:消食導滯,行氣消痞。
方藥:保和丸

方中山楂、神曲、萊菔子消食導滯,半夏、陳皮行氣開結,茯苓健脾利濕,連翹清熱散結,全方共奏消食導滯,·行氣消痞之效。若食積較重,脘腹脹滿者,可加枳實、厚朴以行氣消積;若食積化熱,大便秘結者,可加大黃、檳榔以清熱導滯通便;若脾虛食積,大便溏薄者,可加白朮、黃芪以健脾益氣。


痰濕內阻
症狀:脘腹痞滿,悶塞不舒,胸膈滿悶,頭重如裹,身重肢倦,噁心嘔吐,不思飲食,口淡不渴,小便不利,舌體胖大,邊有齒痕,苔白厚膩,脈沉滑。
治法:燥濕化痰,理氣寬中。
方藥:二陳湯合平胃散。

方中蒼朮、半夏燥濕化痰,厚朴、陳皮寬中理氣,茯苓、甘草健脾和胃,共奏燥濕化痰,理氣寬中之功。可加前胡、桔梗、枳實以助其化痰理氣。若氣逆不降,噫氣不除者,可加旋覆花、代赭石以化痰降逆;胸膈滿悶較甚者,可加薤白、菖蒲、枳實、瓜蔞以理氣寬中;咯痰黃稠,心煩口乾者,可加黃芩、梔子以清熱化痰。


肝郁氣滯
症狀:胃脘痞滿悶塞,脘腹不舒,胸膈脹滿,心煩易怒,喜太息,噁心噯氣,大便不爽,常因情志因素而加重,苔薄白,脈弦。
治法:疏肝解郁,理氣消痞。
方藥:越鞠丸

方中香附、川芎疏肝理氣,活血解郁;蒼朮、神曲燥濕健脾,消食除痞;梔子瀉火解郁。本方為通治氣、血、痰、火、濕、食諸郁痞滿之劑。若氣鬱較甚,脹滿明顯者,可加柴胡、郁金、枳殼,或合四逆散以助疏肝理氣;若氣鬱化火,口苦咽干者,可加龍膽草、川棟子,或合左金丸,以清肝瀉火;若氣虛明顯,神疲乏力者,可加黨參、·黃芪等以健脾益氣。


虛痞


脾胃虛弱
症狀:胃脘痞悶,脹滿時減,喜溫喜按,食少不飢,身倦乏力,少氣懶言,大便溏薄,舌質淡,苔薄白,脈沉弱或虛大無力。
治法:健脾益氣,升清降濁。
方藥:補中益氣湯

方中人參、黃芪、白朮、甘草等補中益氣,升麻、柴胡升舉陽氣,當歸、陳皮理氣化滯,使脾氣得復,清陽得升,胃濁得降,氣機得順,虛痞自除。若痞滿較甚,可加木香、砂仁、枳實以理氣消痞,或可選用香砂六君子湯以消補兼施。若脾陽虛弱,畏寒怕冷者,可加肉桂、附子、吳茱萸以溫陽散寒;濕濁內盛,苔厚納呆者,可加茯苓、苡仁以淡滲利濕;若水飲停胃,泛吐清水痰涎,可加吳茱萸、生薑、半夏以溫胃化飲。若屬表邪內陷,與食、水、痰相合,或因胃熱而過食寒涼,或因寒郁化熱而致虛實並見,寒熱錯雜,而出現心下痞滿,按之柔軟,喜溫喜按,嘔惡欲吐,口渴心煩,腸鳴下利,舌質淡紅,苔白或黃,脈沉弦者,可用半夏瀉心湯加減,辛開苦降,寒熱並用,補瀉兼施;若中虛較甚,則重用炙甘草以補中氣,有甘草瀉心湯之意;若水熱互結,心下痞滿,干噫食臭,腸鳴下利者,則加生薑以化飲,則有生薑瀉心湯之意。

[ 本帖最後由 資料搜集員乙 於 2009-4-30 17:33 編輯 ]
農本方網上中藥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