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邱醫師 Email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嚴醫師 Email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葉醫師 Email
|
|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 電話 : 23418299
|
|
|
白豆蔻(附:豆蔻殼、豆蔻花)
[藥用]
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AmonumKravanhPirreexGagnep.或爪哇白豆蔻A.compactumSolandexMaton的成熟果實。
[性味與歸經]
辛,溫。歸肺、脾、胃經。
[功效]
化濕行氣,溫中止嘔。
[臨床應用]
1.用於濕阻脾胃,脘腹脹滿,不思飲食,胸悶氣滯,以及濕溫初起等症。
白豆蔻氣味芳香,辛溫通散,功能化濕醒脾,兼能行氣對濕阻氣滯作用較好,可與蒼朮、半夏、陳皮等同用。本品氣清上浮,能入肺經,又可用於氣滯胸悶之症,可配厚樸、枳殼等同用。此外,還可用於濕溫初起,如屬熱盛者可配黃芩、連翹、竹葉等同用;濕重者可合淡滲利濕之品如滑石、苡仁、通草等同用。
2.用於噁心嘔吐。
白豆蔻能溫中散寒,具有止嘔作用,用治胃寒嘔惡,常合半夏、藿香、生薑等同用。治小兒胃寒吐乳,可配砂仁、甘草共研細末,常滲口中。
[處方用名]
白豆蔻、豆蔻、紫豆蔻(帶殼,打碎用)
[一般用量與用法]
一錢至二錢,入湯劑宜後下。
[附藥]
1.豆蔻殼:即白豆蔻的果殼。工用與豆蔻相同,但溫性略減,力亦較弱。適用於寒濕氣滯、脘腹脹悶、胃呆、嘔吐等症。一般用量一錢至二錢,煎服。
2.豆蔻花:即白豆蔻的乾燥花。功用與用量同豆蔻殼。
[按語]
1.白豆蔻辛溫而不熱,芳香而氣清,入肺經宣滯寬胸,入脾胃化濕行氣,溫中而能止嘔,為中上二焦寒濕氣滯之要藥。
2.砂仁與白豆蔻,性味相同,皆入脾胃,均有化濕醒脾、行氣寬中作用,惟砂仁芳香而氣濁,能溫中止瀉,且入腎經,適用於中下二寒濕氣滯,尚有安胎作用;白豆蔻芳香而氣清,能溫中止嘔,且入肺經,適用於中上二焦寒濕氣滯之症。
[方劑舉例]
白豆蔻湯《沉氏遵生》
白豆蔻、藿香、陳皮、生薑。治反胃嘔吐。
[文獻摘錄]
《開寶本草》
「主積冷氣,止吐逆,反胃,消穀下氣。」
《醫學啟源》
「《主治秘要》雲,肺金本藥,散胸中滯氣,感寒腹痛,溫暖脾胃,赤眼暴發,白睛紅者。」
《本草經疏》
「主積冷氣及傷積吐逆,因寒反胃。暖能消物,故有主消穀;溫能通行,故主下氣。東垣用以散肺中滯氣,寬膈進食,去白睛翳膜,散滯之功也。」
《玉揪藥解》
「最驅膈上鬱濁,極療噁心嘔穢,嚼之辛涼,清肅肺腑,鬱煩應時開爽。」
《本草求真》
「本與縮砂密一類,氣味既同,功亦莫別,然此另有一清爽妙氣,上入肺經氣分,而為肺家散氣要藥;其辛溫香竄,流行三焦,溫暖脾胃,......不似縮砂密辛溫香竄兼苦,功專和胃、醒脾、調中,而於肺、腎其他部則止兼而及之也。」 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