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邱醫師 Email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嚴醫師 Email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葉醫師 Email
|
|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 電話 : 23418299
|
|
|
佩蘭
[藥用]
菊科草本植物佩蘭EurpatoriumfortuneiTurcz.的地上部份。
[性味與歸經]
辛,平。歸脾、胃經。
[功效]
化濕醒脾,解暑。
[臨床應用]
1.用於濕阻脾胃、脘腹脹滿、濕溫初起,以及口中甜膩等症。
佩蘭氣味芳香,善於化濕醒脾,功效與藿香相似,治療濕阻脾胃症候,兩藥往往相須為用。本品氣味清香,性平不溫,故又為治療濕溫病症要藥,常與藿香、黃芩、苡仁等藥配合應用。此外,又適用於濕熱內阻、口中甜膩多涎、口氣腐臭之症。
2.用於暑濕症。
佩蘭能醒暑化濕,用於內蘊、畏寒、發熱、頭脹、胸悶、胃呆等症,常配合藿香、厚樸、荷葉同用。
[處方用名]
佩蘭、佩蘭葉、陳佩蘭(洗淨,曬乾,切碎用)、鮮佩蘭(新鮮者,洗淨,切碎用。主要用以解暑)
[一般用量與用法]
一錢至三錢,鮮者加倍,煎服。
[按語]
1.佩蘭《本經》稱蘭草,性味辛平,氣味方香,專入脾胃,有化濕悅脾之效,有能解暑,為治療暑濕內蘊之藥,其為脾癉要藥,亦去化濕之功。鮮品用於夏令作用尤佳。
2.藿香與佩蘭均能化濕和中、解除暑熱,故臨床往往相須配用,但藿香性偏辛溫,又能祛風寒、治鼻淵;佩蘭則性屬辛平,又為濕溫、脾癉之要藥。
[方劑舉例]
芳香化濁法《時病論》
佩蘭、藿香、陳皮、制半夏、大腹皮、厚樸、荷葉。治夏月黴濕,胸腹滿悶,氣機不暢。
辛苦香淡湯《濕溫大論》
佩蘭、藿香、川朴、半夏、黃芩、黃連、枳實、滑石、苡仁。治濕溫症。
[文獻摘錄]
《素問奇病論》
「津液在脾,故令人口幹也,此肥美之所發也。......其氣上溢,轉為消渴,治之以蘭,除陳氣也。」
《本草綱目》
「按『素問』雲,五味入口,藏於脾胃,以行其精氣,津液在脾,令人口甘,此肥美所發也,其氣上溢,轉為消渴,治之以蘭,除陳氣也。」
《本草經疏》
「肺主氣,肺氣鬱結,則上竅閉而下竅不通,胃主納水穀,胃氣鬱滯,則水唋不以時化而為痰癖,蘭草辛平能散結滯,芬芳能除穢惡,則上來諸症自療,大多開胃除惡,清肺消痰,散鬱結之聖藥也。」
>>網上購買 佩蘭 濃縮顆粒<< 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