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邱醫師 Email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嚴醫師 Email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葉醫師 Email
|
|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 電話 : 23418299
|
|
|
大定風珠
《溫病條辨》
[組成]
生白芍六錢(18g) 阿膠三錢(9g) 生龜板四錢(12g) 幹地黃六錢(18g) 麻仁二錢(6g) 五味子二錢(6g) 生牡蠣四錢(12g) 麥冬連心,六錢(18g) 炙甘草四錢(12g) 雞子黃生,二枚(2個) 鱉甲生,四錢(12g)
[用法]
水八杯,煮取三杯,去滓,再入雞子黃,攪令相得,分三次服(現代用法:水煎,去渣,入阿膠烊化,再入雞子黃,攪勻,分三次溫服)。
[功用]
滋陰熄風。
[主治]
陰虛風動證。手足瘈疭,形消神倦,舌絳少苔,脈氣虛弱,時時欲脫者。
[方解]
本方證乃溫病後期,邪熱久羈,灼傷真陰;或因誤汗、妄攻,重傷陰液所致。肝為風木之髒,陰液大虧,水不涵木,虛風內動,故手足瘈疭;真陰欲竭,故見形瘦神倦,舌絳少苔,脈氣虛弱,有時時欲脫之勢。此時邪熱已去八九,真陰僅存一二。治當滋陰養液,以填補欲竭之真陰,平熄內動之虛風。方中雞子黃、阿膠為血肉有情之品,滋陰養液以熄虛風,共為君藥。又重用生白芍、幹地黃、麥冬壯水涵木,滋陰柔肝,為臣藥。陰虛則陽浮,故以龜板、鱉甲、牡蠣介類潛鎮之品,以滋陰潛陽,重鎮熄風;麻仁養陰潤燥;五味子酸收,與滋陰藥相伍,而能收斂真陰;與生白芍、甘草相配,又具酸甘化陰之功。以上諸藥,協助君、臣藥加強滋陰熄風之效,均為佐藥。炙甘草調和諸藥,為使藥。本方配伍,以大隊滋陰養液藥為主,配以介類潛陽之品,寓熄風于滋養之中,使真陰得複,浮陽得潛,則虛風自熄。
本方由加減複脈湯(炙甘草、幹地黃、生白芍、阿膠、麥冬、麻仁)加味變化而成。由於溫病時久,邪熱灼傷真陰,虛風內動,故加雞子黃、五味子、龜板、鱉甲、牡蠣等滋陰潛陽之品,從而由滋陰潤燥之方衍化而成滋陰熄風之劑。
[運用]
辨證要點
本方是治療溫病後期,真陰大虧,虛風內動之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神倦瘈瘋,舌絳苔少,脈虛弱為辨證要點。
加減變化
若兼氣虛喘急,加人參補氣定喘;氣虛自汗,加人參、龍骨、小麥補氣斂汗;氣虛心悸,加人參、小麥、茯神補氣寧神定悸;若低熱不退,加地骨皮、白薇以退虛熱。
現代運用
本方常用於乙腦後遺症、眩暈、放療後舌萎縮、甲亢、甲亢術後手足搐搦症、神經性震顫等屬於陰虛風動者。
使用注意
若陰液雖虧而邪熱尤盛者,則非本方所宜,正如吳鞠通在《溫病條辨》 (卷3下焦篇)所說:“壯火尚盛者,不得用定風珠、複脈。” 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