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邱醫師 Email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嚴醫師 Email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葉醫師 Email
|
|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 電話 : 23418299
|
|
|
黃土湯
《金匱要略》
[組成]
甘草 幹地黃 白術 附子炮 阿膠 黃芩各三兩(各9g) 灶心黃土半斤(30g)
[用法]
上七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分溫二服(現代用法:先將灶心土水煎過濾取湯,再煎餘藥,阿膠烊化沖服)。
[功用]
溫陽健脾,養血止血。
[主治]
脾陽不足,脾不統血證。大便下血,先便後血,以及吐血、衄血、婦人崩漏,血色暗淡,四肢不溫,面色萎黃,舌淡苔白,脈沉細無力。
[方解]
本方證因脾陽不足,統攝無權所致。脾主統血,脾陽不足失去統攝之權,則血從上溢而為吐血、衄血;血從下走則為便血、崩漏。血色暗淡、四肢不溫、面色萎黃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細無力等皆為中焦虛寒,陰血不足之象。治宜溫陽止血為主,兼以健脾養血。方中灶心黃土(即伏龍肝),辛溫而澀,溫中止血,用以為君。白術、附子溫陽健脾,助君藥以複脾土統血之權,共為臣藥。然辛溫之術、附易耗血動血,且出血者,陰血每亦虧耗,故以生地、阿膠滋陰養血止血;與苦寒之黃芩合用,又能制約術、附過於溫燥之性;而生地、阿膠得術、附則滋而不膩,避免了呆滯礙脾之弊,均為佐藥。甘草調藥和中為使。諸藥合用,共呈寒熱並用,標本兼顧,剛柔相濟的配伍特點。此方為溫中健脾,養血止血之良劑,故吳瑭稱本方為“甘苦合用,剛柔互濟法”(《溫病條辨》)。
黃土湯與歸脾湯兩方均可用治脾不統血之便血、崩漏。黃土湯中以灶心黃土合炮附子、白術為主,配伍生地、阿膠、黃芩以溫陽健脾而攝血,滋陰養血而止血,適用于脾陽不足,統攝無權之出血證;歸脾湯重用黃芪、龍眼肉,配伍人參、白術、當歸、茯神、酸棗仁、遠志補氣健脾,養心安神,適用於脾氣不足,氣不攝血之出血證。
[運用]
辨證要點
本方為治療脾陽不足所致的便血或崩漏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血色暗淡,舌淡苔白,脈沉細無力為辨證要點。
加減變化
出血多者,酌加三七、白及等以止血;若氣虛甚者,可加人參以益氣攝血;胃納較差者,阿膠可改為阿膠珠,以減其滋膩之性。脾胃虛寒較甚者,可加炮姜炭以溫中止血。方中灶心黃土缺時,可以赤石脂代之。
現代運用
本方常用於消化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屬脾陽不足者。
使用注意
凡熱迫血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。
[文獻摘要]
原書主治
《金匱要略·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並治》:“下血先便後血,此遠血者,黃土湯主之。”
方論選錄
尤怡《金匱要略心典》卷下:“下血先便後血者,由脾虛氣寒,失其統禦之權,而血為之不守也。脾去肛門遠,故曰遠血。黃土溫燥入脾,合白術、附子以複健行之氣,阿膠、生地黃、甘草,以益脫竭之血;而又慮辛溫之品,轉為血病之厲,故又以黃芩之苦寒,防其太過,所謂有制之師也。”
[臨床報導]
孫氏以本方(灶心黃土用赤石脂代)加味治療崩漏36例。水煎,每日1劑。一般在行經期4~6劑,3個月經週期為1個療程。非行經期可根據病情配合服用中成藥以鞏固療效。效果:顯效21例,有效13例,總有效率為94.4%。[孔文清,等。黃土湯加味治療崩漏36例。江蘇中醫 2001;22(7)27] 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