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
邱醫師 Email

 
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
嚴醫師 Email

 

 
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
葉醫師 Email

 
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
電話 : 23418299

小建中湯

小建中湯
《傷寒論》

[組成]
桂枝三兩(9g),去皮  甘草二兩(6g),炙   大棗十二枚(6枚),擘   芍藥六兩(18g) 生薑三兩(9g),切  膠飴一升(30g)
   
[用法]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渣,內飴,更上微火消解。溫服一升,日三服(現代用法:水煎取汁,兌入飴糖,文火加熱溶化,分兩次溫服)。
   
[功用]
溫中補虛,和裏緩急
   
[主治]
中焦虛寒,肝脾不和證。腹中拘急疼痛,喜溫喜按,神疲乏力,虛怯少氣;或心中悸動,虛煩不甯,面色無華;或伴四肢酸楚,手足煩熱,咽幹口燥。舌淡苔白,脈細弦。
   
[方解]
本方病證因中焦虛寒,肝脾失和,化源不足所致。中焦虛寒,肝木乘土,故腹中拘急疼痛、喜溫喜按。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中焦虛寒,化源匱乏,氣血俱虛,故見心悸、面色無華、發熱、口燥咽幹等。症雖不同,病本則一,總由中焦虛寒所致。治當溫中補虛而兼養陰,和裏緩急而能止痛。方中重用甘溫質潤之飴糖為君,溫補中焦,緩急止痛。臣以辛溫之桂枝溫陽氣,祛寒邪;酸甘之白芍養營陰,緩肝急,止腹痛。佐以生薑溫胃散寒,大棗補脾益氣。炙甘草益氣和中,調和諸藥,是為佐使之用。其中飴糖配桂枝,辛甘化陽,溫中焦而補脾虛;芍藥配甘草,酸甘化陰,緩肝急而止腹痛。六藥合用,溫中補虛緩急之中,蘊有柔肝理脾,益陰和陽之意,用之可使中氣強健,陰陽氣血生化有源,故以“建中”名之。
   
[運用]
辯證要點  
本方既是溫中補虛,緩急止痛之劑,又為調和陰陽,柔肝理脾之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腹中拘急疼痛,喜溫喜按,舌淡,脈細弦為辯證要點。
   
加減變化  
若中焦寒重者,可加幹姜以增強溫中散寒之力;若兼有氣滯者,可加木香行氣止痛;便溏者,可加白術健脾燥濕止瀉;面色萎黃、短氣神疲者,可加人參、黃芪、當歸以補養氣血。
   
現代應用  
本方常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、慢性肝炎、慢性胃炎、神經衰弱、再生障礙性貧血、功能性發熱等屬中焦虛寒,肝脾不和者。
   
使用注意
嘔吐或中滿者不宜使用;陰虛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。


>>網上購買 小建中湯  濃縮顆粒<<

農本方網上中藥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