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角地黃湯(芍藥地黃湯)
《小品方》,錄自《外台秘要》
[組成]
犀角(水牛角代)一兩(30g) 生地黃半斤(24g) 芍藥三分(12g) 牡丹皮一兩(9g)
[用法]
上藥四味,口父咀,以水九升,煮取三升,分三服(現代用法:作湯劑,水煎服,水牛角鎊片先煎,餘藥後下)。
[功用]
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。
[主治]
熱入血分證。
熱擾心神,身熱譫語,舌絳起刺,脈細數。
熱傷血絡,斑色紫黑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等,舌紅絳,脈數。
蓄血瘀熱,喜忘如狂,漱水不欲咽,大便色黑易解等。
[方解]
本方治證由熱毒熾盛於血分所致。心主血,又主神明,熱入血分,一則熱擾心神,致躁擾昏狂;二則熱邪迫血妄行,致使血不循經,溢出脈外而發生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等各部位之出血,離經之血留阻體內又可出現發斑、蓄血;三則血分熱毒耗傷血中津液,血因津少而濃稠,運行澀滯,漸聚成瘀,故舌紫絳而幹。此際不清其熱則血不寧,不散其血則瘀不去,不滋其陰則火不熄,正如葉天士所謂“入血就恐耗血動血,直須涼血散血。”治當以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為法。方用苦鹹寒之犀角為君,涼血清心而解熱毒,使火平熱降,毒解血寧。臣以甘苦寒之生地,涼血滋陰生津,一以助犀角清熱涼血,又能止血;一以複已失之陰血。用苦微寒之赤芍與辛苦微寒之丹皮共為佐藥,清熱涼血,活血散瘀,可收化斑之功。四藥相配,共成清熱解毒,涼血散瘀之劑。本方配伍特點是涼血與活血散瘀並用,使熱清血寧而無耗血動血之慮,涼血止血又無冰伏留瘀之弊。
本方與清營湯均以水牛角、生地為主,以治熱入營血證。但清營湯是在清熱涼血中伍以銀花、連翹等輕清宜透之品,寓有“透熱轉氣”之意,適用于邪初入營尚未動血之證;本方配伍赤芍、丹皮泄熱散瘀,寓有“涼血散血”之意,用治熱入血分而見耗血、動血之證。
[運用]
辨證要點
本方是治療溫熱病熱入血分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各種失血,斑色紫黑,神昏譫語,身熱舌絳為辨證要點。
加減變化
若見蓄血、喜忘如狂者,系熱燔血分,邪熱與瘀血互結,可加大黃、黃芩,以清熱逐瘀與涼血散瘀同用;鬱怒而夾肝火者,加柴胡、黃芩、梔子以清瀉肝火;用治熱迫血溢之出血證,可酌加白茅根、側柏炭、小薊等,以增強涼血止血之功。
現代運用
本方常用於重症肝炎、肝昏迷、彌漫性血管內凝血、尿毒癥、過敏性紫癜、急性白血病、敗血症等屬血分熱盛者。
使用注意
本方寒涼清滋,對於陽虛失血,脾胃虛弱者忌用。
>>網上購買 犀角地黃湯 濃縮顆粒<<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