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邱醫師 Email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嚴醫師 Email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葉醫師 Email
|
|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 電話 : 23418299
|
|
|
清營湯
《溫病條辨》
[組成]
犀角(水牛角代)(30g) 生地黃五錢(15g) 元參三錢(9g) 竹葉心一錢(3g) 麥冬三錢(9g) 丹參二錢(6g) 黃連一錢五分(5g) 銀花三錢(9g) 連翹二錢,連心用(6g)
[用法]
上藥,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(現代用法:作湯劑,水牛角鎊片先煎,後下餘藥)。
[功用]
清營解毒,透熱養陰。
[主治]
熱入營分證。身熱夜甚,神煩少寐,時有譫語,日常喜開或喜閉,口渴或不渴,斑疹隱隱,脈細數,舌絳而幹。
[方解]
本方證乃邪熱內傳營分,耗傷營陰所致。邪熱傳營,伏于陰分,入夜陽氣內歸營陰,與熱相合,故身熱夜甚;營氣通於心,熱擾心營,故神煩少寐、時有譫語;邪熱深入營分,則蒸騰營陰,使血中津液上潮於口,故本應口渴而反不渴;若邪熱初入營分,氣分熱邪未盡,灼傷肺胃陰津,則必見身熱口渴、苔黃燥;目喜開、閉不一,是為火熱欲從外泄,陰陽不相既濟所致;斑疹隱隱,乃熱傷血絡,血不循經,溢出脈外之征;舌絳而幹,脈數,亦為熱傷營陰之象。遵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“熱淫於內,治以鹹寒,佐以甘苦”之旨,治宜咸寒清營解毒為主,輔以透熱養陰。故方用苦咸寒之水牛角清解營分之熱毒,為君藥。熱傷營陰,又以生地黃涼血滋陰、麥冬清熱養陰生津、玄參滋陰降火解毒,,三藥共用,既可甘寒養陰保津,又可助君藥清營涼血解毒,共為臣藥。君臣相配,咸寒與甘寒並用,清營熱而滋營陰,祛邪扶正兼顧。溫邪初入營分,故用銀花、連翹、竹葉清熱解毒,輕清透泄,使營分熱邪有外達之機,促其透出氣分而解,此即“入營猶可透熱轉氣”之具體應用;黃連苦寒,清心解毒;丹參清熱涼血,並能活血散瘀,可防熱與血結。上述五味均為佐藥。本方的配伍特點是以清營解毒為主,配以養陰生津和“透熱轉氣”,使入營之邪透出氣分而解,諸症自愈。
[運用]
辨證要點
本方為治療熱邪初入營分證的常用方。臨床應用以身熱夜甚,神煩少寐,斑疹隱隱,舌絳而幹,脈數為辨證要點。
加減變化
若寸脈大,舌幹較甚者,可去黃連,以免苦燥傷陰;若熱陷心包而竅閉神昏者,可與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合用以清心開竅;若營熱動風而見痙厥抽搐者,可配用紫雪,或酌加羚羊角、鉤藤、地龍以熄風止痙;若兼熱痰,可加竹瀝、天竺黃、川貝母之屬,清熱滌痰;營熱多系由氣分傳入,如氣分熱邪猶盛,可重用銀花、連翹、黃連,或更加石膏、知母,及大青葉、板藍根、貫眾之屬,增強清熱解毒之力。
現代運用
本方常用於乙型腦炎、流行性腦脊髓膜炎、敗血症、腸傷寒或其他熱性病證屬熱入營分者。
使用注意
使用本方應注意舌診,原著說:“舌白滑者,不可與也”,並在該條自注中說:“舌白滑,不惟熱重,濕亦重矣,濕重忌柔潤藥”,以防滋膩而助濕留邪。 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