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蘇
[藥用]
本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。
[性味與歸經]
辛、溫。入肺、脾經。
[功效]
發汗解表,行氣寬中,解魚蟹毒。
[臨床應用]
用於感冒風寒。紫蘇能散表寒,發汗力較強,用於風寒表症,見惡寒、發熱、無汗等症,常配生薑同用;如表症兼有氣滯,有可與香附、陳皮等同用。
用於胸悶、嘔惡等症。紫蘇用於脾胃氣滯、胸悶、嘔惡,不論有無表症,均可應用,都是
取其行氣寬中的作用,臨床常與藿香配伍應用。此外,本品有能行氣安胎,常配砂仁、陳皮同用,治療妊娠惡阻、胎動不安。
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。紫蘇辛溫,能解魚蟹毒,中魚蟹毒後可用單味紫蘇煎服,或配合生薑同用。
[處方用名]
紫蘇、紫蘇葉(洗淨,曬乾,切碎用)
[一般用量與用法]
一錢至三錢,煎服。
[按語]
紫蘇既能發汗散寒以解表邪,又能行氣寬中、解鬱止嘔,故對風寒表症而兼見胸悶嘔吐症狀的,使用本品,很是適宜;或無表症而有氣滯不暢症狀的,也可用于宣通。如配藿香、陳皮則解表和中,配半夏、厚朴則解鬱寬胸。
[方劑舉例]
香蘇散《和局方劑》:香附、紫蘇、陳皮、甘草
治外感風寒、內有氣滯、頭痛無汗、胸膈滿悶、噫氣惡食。
蘇羌達表湯《通俗傷寒論》:蘇葉、防風、光杏仁、羌活、白芷、廣橘紅、生薑、茯苓皮
治感冒風寒、發熱惡寒、頭項強痛、骨節煩疼、無汗而喘、胸痞惡心。
[文獻摘錄]
《別錄》:「下氣,除寒中。」
《藥性本草》:「以葉生食作羹,殺一切魚肉毒。」
《本草綱目》:「解肌發表,散風寒,行氣寬中,消痰利肺。」
《本草正義》:「紫蘇芳香氣烈....外開皮毛,泄肺氣而通腠理。上則通鼻塞、清頭目,為風寒外感靈藥;中則開胸膈、醒脾胃、宣化痰飲,解鬱結而利氣滯。」
>>網上購買 紫蘇子 紫蘇梗 紫蘇葉 即沖顆粒<<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