邱宇鋒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邱醫師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多年從事醫管局管轄之中醫診所及醫院行醫,著有<<註冊中。醫師>>一書。

邱醫師 Email

 

嚴浩輝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嚴醫師2005 年於香港大學中醫全科學士學位畢業。

嚴醫師 Email

 

 

葉志成醫師(香港註冊中醫師),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,為本站的站長,對中醫網站有極濃厚的興趣,故建此站方便同好。

葉醫師 Email

 

香港中醫網 ChineseMedicine.com.hk
香港中醫資訊交流 及 網上優質中藥店
電話 : 23418299

醫方直說6 - 止瀉有救

一年四季只要飲食不慎,便很容易得到腸胃病,嚴重的甚至會上吐下瀉,十分折騰。常見的因為飲食不潔、過食生冷、吃得太飽和太肥膩引起的腹瀉、嘔吐中醫分型大致分為濕熱型、寒濕型和食滯型,根據大便或嘔吐物的情況,我們便可大概分辨。西醫把這類急性的胃腸道症狀多歸納到急性胃腸炎的範圍,以夏秋兩季為發病的高峰期。中醫說:「長夏善病洞泄寒中」、「濕勝則濡瀉」,正好描述出胃腸道疾病在夏秋之間較常發生的特點。

治療濕熱型的腹瀉的藥方是葛根芩連湯,濕熱泄瀉的特點是大便稀爛臭穢、肛門灼熱、腹脹、發熱、舌質紅、舌苔黃等,藥方中的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甘草結合有清熱升陽止瀉的功效。

治療寒濕型泄瀉的常用藥方是藿香正氣散,藥方以溫中化濕辟穢為特色,主藥是具有芳香化濕作用的藿香,辛溫發表藥如紫蘇葉、白芷,具有和胃止嘔作的半夏、陳皮,健脾燥濕止瀉的白朮、茯苓,行氣消脹的厚樸、大腹皮等,如夏天因為飲食不潔或過食生冷,而出現胃腸道的不適症狀,本方便可適用。

至於食滯胃腸引起的泄瀉,一般選擇以保和丸為主方。保和丸是一條能改善食滯胃腸的方劑,方中三味主藥山楂、神曲、萊菔子都有消食化滯的功效,其餘藥物兼顧健脾、行氣、清除食積化熱的情況。

泄瀉患者除了可以服藥改善腹瀉情況,其實在患病其間亦要注意飲食和生活上的調整,減輕脾胃的負擔,特別是長期反覆罹患泄瀉的患者更需留意。一般用作醫治腹瀉的止瀉藥雖然可緩解泄瀉,但對於慢性泄瀉的患者來說改善胃腸的功能才是治療的關鍵。在泄瀉期間一般應堅持清淡飲食,不吃肥膩、刺激、生冷或難消化的食物如豆類等,還要注意多喝水和補充電解質以避免脫水,尤其是小兒泄瀉更需特別警惕初期症狀不明顯的脫水現象。泄瀉患者可熱敷腹部減輕腹痛泄瀉,注意多休息,一般數天便可復元。

反覆泄瀉,或食後即瀉的患者可能屬於脾胃虛弱,平時在清淡飲食、少食多餐以外,還可以服用健脾的藥物如參苓白朮散、痛瀉要方等調理脾胃,配合生活的養生調理,減少泄瀉發作的機會。

上述所列的中成藥物很多都是可以直接在商店購買的,不過在選購前大家還是最好徵詢中醫師的意見,瞭解自己的體質和具體身體狀況而選用最適合的藥品,切勿隨便對號入座。選購藥品時也應特別注意藥物的成分和選擇有質量保證的品牌。服用上應依照說明書上的指示或根據中醫師的建議劑量服用,如有任何懷疑,應該第一時間與中醫師聯絡,確保安全。